對可開放的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進行實地調研,確定開放時間、開放內容與方式,公眾參與程序與注意事項,完成可開放的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開放相關制度制定及工作方案;以月為單位,定期組織公眾或學生、企事業單位、媒體記者參與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開放的相關活動;同時召集學生志愿者擔任“小小講解員”,進一步加深對中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
對可開放的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進行實地調研,確定開放時間、開放內容與方式,公眾參與程序與注意事項,完成可開放的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開放相關制度制定及工作方案;以月為單位,定期組織公眾或學生、企事業單位、媒體記者參與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開放的相關活動;同時召集學生志愿者擔任“小小講解員”,進一步加深對中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
國家環境監測機構開放參觀活動
2017年4月-2017年12月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
中華環保聯合會
10月26日,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臺州市黃巖區環保志愿者協會在黃巖區樊川小學舉行環??破招麄鬟M校園暨環境監測機構開放宣傳活動。
2017年10月19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監測機構公開項目組一行人在沈陽市環保局及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沈陽市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和半消聲室,同行的還有沈陽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理事長張志勇。
2017年10月18日,環保宣傳進校園暨環境監測機構開放宣傳—沈陽站活動在沈陽市第126中學太原街校區啟動。
2017年8月9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監測機構公開項目組一行人來到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在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青島市環境監測實驗室、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及青島市路邊空氣質量監測站。
2017年7月5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監測機構公開項目組一行人在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分析測試實驗室、大氣監測超級站、環??破照故敬髲d及預測預報污染源中心。
2017年3月1日上午,中華環保聯合會公益部一行人在通州環保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市通州區參觀通州區下屬環境監測站點。先后參觀了全項觀測站、河東再生水廠和環保局實驗室。
北京市海淀區車公莊西路14號
天津市南開區復康路19號
上海市徐匯區三江路55號
青島市延安一路41號
環境監測機構名稱
環境監測機構名稱
1、政府事業部門
環保局下轄環境監測站,幾乎每個省市縣(區)都有環境監測站,例如:深圳市環境監測站、北京市環境監測站。
2、軍區環境保護
軍區的環境監測站,涉及到國家軍事機密的環境監測由軍區的環境監測站實施,例如,廣州軍區環境監測站。
3、學??蒲袉挝?br/> 一些學校擁有實驗室,并通過國家認證,開展環境監測,主要目的是教學科研,也接受一些委托性質的環境監測業務,例如:廣東省環境保護學校實驗室、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實驗室等。
4、民營環境類檢測機構
環境保護日益被重視起來,隨之環境監測市場不斷擴大,傳統的環境監測站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環境監測需求,國家逐步開放了環境監測領域,民營力量加入了進來。專業從事環境監測,且具備CMA資質,開展的項目與環境監測站幾乎相同的民營監測機構已成為社會委托性質的環境監測的選擇之一。
環境監測是指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間斷地或連續地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進行現場的監測和測定,然后做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
環境監測通常包括背景調查、確定方案、優化布點、現場采樣、樣品運送、實驗分析、數據收集、分析綜合等過程??偟膩碚f,就是計劃-采樣-分析-綜合的獲得信息的過程。
環境監測的對象: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
環境監測包括:化學監測,物理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
開放國家環境監測機構,是創新環境宣傳教育、擴大公眾環境質量知情權、引導公眾參與的重要實踐,推動公眾自覺參與到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去。
環境監測機構不僅是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環境教育設施,是進行生動、形象、直觀環保教育的生動課堂。因此,環境監測機構開放參觀對于普及環??茖W知識、環保法律法規知識的效果肯定要比單純的課堂教育效果明顯、直觀,有利于提高公眾的環境責任意識。
1、環境監測在環境標準的制訂中的作用
這是以生態基準、人體健康基準為基礎,由環保部門根據實現一定時期內環境目標的需要、各類環境的不同功能和技術一一經濟上的可靠性來制訂。
2、環境監測在環境監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主要是對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視性和監督性監測,以進一步落實好環保的法律、法規。此外,環境監測還可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狀況、污染物狀況等。
3、環境監測在糾紛仲裁中的作用
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還可能出現環境污染事故,這就需要通過仲裁監測處理,實地取樣分析才能判斷污染來源,避免帶來經濟或生活上的更大損失。
4、環境監測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如節能科研中的環境監測,工藝改革及新產品研制中的環境監測等。做好這方面的環境監測,將對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經濟有著重大意義。
隨著工業和科學的發展,環境監測的內容也由工業污染源的監測,逐步發展到對大環境的監測,即監測對象不僅是影響環境質量的污染因子,還包括對生物、生態變化的監測。對環境污染物的監測往往不只是測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進行形態、結構和分布規律的監測。對物理污染因素(如噪聲、振動、熱、光、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應進行監測。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確切地說明環境污染對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態平衡的影響程度,從而作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監測的目的是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50 年代,即早期的環境監測主要采用分析化學的方法對污染物進行分析,但由于環境污染物含量低(通常是ppm或ppb級別)、變化快,實際上是分析化學的發展,被稱為污染源監測階段。 從 60 年代起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污染不僅包括化學物質的污染,也包括噪聲污染;不僅包括污染源的監測,也包括環境背景值的監測,環境監測的范圍擴大,手段更多,這個階段被稱作環境監測階段。進入 70 年代,環境監測技術進入自動化、計算機化,發達國家相繼建立全國性的自動化監測網絡,這個階段被稱為自動監測階段。
其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調查監測、
以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3個階段。
例如,美國落衫磯和英國倫敦的光化學煙霧事件,
日本的水俁病、骨痛病和四日市的哮喘病事件等。
由于初期對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和機制不明,政府部門不得不有目的地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調查監測,以搞清楚事件的真相。
這個時期環境監測工作的特點是以污染事故調查監測為主。
由于污染事件造成較大國際影響和污染危害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加之民眾的不斷抗議,工業發達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環境保護法律,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地限制企業排放污染物。由于嚴格執法監控企業排污,大大地促進了污染源監測工作的發展,這一時期監測工作的特點是以對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為主的發展階段。
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已把監測工作注意的焦點從對污染源監控轉移到對環境質量監控方面上來。 同時,由于自動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遙感技術的應用,使得對大區域環境質量系統監控成為現實。這一時期可稱其為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的發展階段。
版權所有 中華環保聯合會 Copyright © 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