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3個世界海洋日,為號召社會各界關注海洋環境、守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中國海油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護公益基金會主辦了2021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論壇。論壇受到了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學界、企業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和學者的關注,與會專家會上傳遞了關于海洋生物多樣性及監測等多方面的信息。論壇結束,與會主要環保社會組織領導和專家參與了下午的“環保社會組織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工作座談會”。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秉承的“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指導下,座談會上的領導、專家就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工作如何更好地號召大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展開了專題分享和深度交流。
座談會主題發言與交流環節,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瑞東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個環保社會組織的十余名代表就生物多樣性問題和環保機構如何開展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討論。座談持續了近4小時,整個會場氣氛熱烈,各個組織的領導和專家都帶來了精彩的觀點和成功的案例分享:
來自藍絲帶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的倡議大使恭麒雅從自身專業出發,介紹了她用鏡頭拍攝的海里各種各樣的浮游生物精靈和開展記錄工作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名攝影師,她和她的團隊奔波各大海域,深潛海底,記錄下了海洋中的小小宇宙,用實際行動宣傳著海洋的美與多樣。
浙江省環保聯合會虞偉以“四力”為著眼點,結合浙江省環保聯合會傳播和公眾參與的重點工作,提出“小”NGO這樣的社會組織應注重從提高“研究力”“敘事力”“堅持力”“行動力”,更好地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利用工作當中來。
天津綠色之友張濤以“綠色之友積極參與海岸線垃圾治理”為題做了主題演講。作為常態化開展凈灘活動的民間組織,天津綠色之友常年開展高頻率的凈灘活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和特色,專業化地開展了大眾凈灘和科研凈灘。其中,科研凈灘通過清理、稱重、統計、溯源一系列流程,用真實的數據督促企業投入資金切實參與到守護海洋線的行動當中來。
上海綠色光年環保服務中心倪歡就青年參與海洋保護研究實例分享了自身致力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工作。從社區工作坊、“花田守護人”、“社區觀鳥”、上海垃圾分類實效調研到綠光青研社,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都擔起重任,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著青年力量。
如皋市綠色科普志愿服務協會張興建老師從基層環保社會組織如何起步、發展、可持續的角度,指出環保社會組織的發展與政府、兄弟單位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對待生物多樣性的宣傳工作,張老師認為這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環保社會組織切實發揮作用。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黎萌向與會領導、專家介紹了中心開展數據庫、供應鏈和貸款企業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蔚藍地圖APP所開展的針對公眾的環保實踐。其中“生態紅線相關信息”、“自然保護區邊界”、“生物多樣性隨手拍”、“身邊的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等活動都取得了良好實效,她也明確表示下一步中心將繼續在環保領域搭建數據庫,爭取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爭取更多協同合作。
北京守望者環?;饡⑹⒗蠋熞?ldquo;趣河邊: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互聯網探索”為主題,分享了機構內部轉型下借助互聯網促進公眾參與河流守望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通過支付寶、微信小程序、微博等新媒體手段,減少活動地域限制的同時,擴大了活動參與面。劉盛老師還特別指出了中華環保聯合會在動員社會組織參與凈灘行動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對社會組織的組織和動員是活動開展重要的支持力量。
南京玄武環境文化促進會的黃國祥老師在座談會上首要表達了社會組織在發展中強強聯合和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同時,黃老師從促進會常規活動“江蘇美麗行動”、社區環?;顒?、關注長江、關注秦淮河、關注保護區、連云港健康海洋守護等六項活動更深一步論證了其主要觀點。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瑞東也強烈表示對黃老師觀點的認同和對其工作的肯定,表示社團組織要專業做事、形成合力,才能做出一番事業。
鎮江綠色三山環境公益服務中心朱明分享了公益中心自2014年起連續八年在小學開展的環境教育工作,他提出環境教育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知曉、歷史、產生興趣、獲得渠道、行動。從這個思路出發,朱明老師運用相關數據及真實案例向與會領導、專家介紹了公益中心實際開展工作的成功經驗。
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練偉慶圍繞環境保護和人才開發向與會領導和專家做了匯報。作為中央黨校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主要做人才振興工作,并圍繞人才開展了一系列公益項目。此外,練秘書長還分享了基金會在心系母親河、保護三江源項目中開展的工作,以及中華環保聯合會對該項目的指導工作,指出應將環保社會組織應將環保作為大課題,結合當前時代背景,解決好定位、人員、機制的問題,實實在在開展工作,扎扎實實推進工作。

互動交流環節,首先,李瑞東副秘書長提出在COP15即將召開的現實背景下,就社團組織如何圍繞生物多樣性開展工作讓與會嘉賓各抒己見,為COP15召開傳遞社團組織的正能量聲音和生動故事:
練偉慶提出,根據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經驗,社團組織可以加強聯合,能通過探索特許經營模式、開展生態旅游等形式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更有影響力的工作來;虞偉認為,不同類型和級別的社會組織承擔著不同的職責,類似COP15這樣的大會,各類NGO要找到與自身機構“氣質相符”的項目來做才能發揮更好實效;黎萌老師從機構網站幫助企業了解生態紅線的實際工作中,介紹了機構開展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工作經驗;黃國祥老師建議在傳播海洋生物多樣性活動中,可以借助高校和社會組織在江蘇沿江三市開展調查活動,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并形成調研報告,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真實數據和案例。張興建老師提到,社會組織應從實際出發,堅持“走進去”和“請出來”相結合,為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機會;倪歡老師從提升意識、社會情感、行為改變三個層次解讀青年如何更好地參與到環保項目中來。隨后,李秘書長邀請中華環保聯合會國際部副部長倪垚介紹了10月中下旬即將召開的COP15平行分論壇的情況。倪垚介紹道:此次分論壇聯合會將圍繞 “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議題,精選各個聯盟性組織在污染防治、能源、氣候變化開展工作的真實案例,爭取在論壇上為民間組織爭取更多展示機會與國內外對話交流平臺。
最后,李秘書長做了總結發言。他首先肯定了首屆海洋生物多樣性論壇及生物多樣性宣傳保護工作座談會所取得的成功。此外,他提出了環保社會組織在開展環保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四個要點:一是要提高專業性。社團組織要運用專業人才和專門技術專業化開展工作;二是要立足于黨和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文件和政策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開展工作,明確自身定位,規范化開展工作;三是要形成合力。社團組織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共同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為我們喜愛的事業貢獻力量,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四是要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中華環保聯合會一直堅持“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理念,借助《中華環境》雜志這個平臺在“解讀環保政策、引導公眾參與、倡導生態文明”做了很多工作。今后聯合會也將為各個機構提供更好的傳播平臺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