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社會上影響較大的“常州毒地”、“嘉閱濱江農藥廠樓盤”、“北京阿蘇衛填埋場”等事件中均暴露出較為嚴重的惡臭污染問題。另外,在場地修復過程中,也常常因惡臭污染物逸散引起周邊居民投訴。在污染場地被修復后,土壤中釋放的惡臭物質含量和影響也不容忽視,其濃度高低會直接影響公眾對修復效果的判斷。因此,在場地修復過程中和修復后,均應考慮惡臭污染的影響。
日前,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民政部《團體標準管理規定》和《中華環保聯合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規定,中華環保聯合會于2022年3月10日以視頻會議形式組織召開了由清華大學和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污染場地土壤惡臭污染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團體標準立項評審會。經專家組評審,一致同意該標準作為中華環保聯合會團體標準立項報批。
會議邀請同濟大學教授
羌寧(專家組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谷慶寶、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教授級高工
姚玨君、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李偉芳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鄭國砥等五位行業專家組成審查委員會進行了立項審查。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王統海出席會議并致辭,清華大學、杭州市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和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參與單位以及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吳克食等參加會議,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技術推廣與應用事業部羅春輝主持會議。
會議期間,標準承擔單位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席勁瑛圍繞惡臭污染風險評價方法就標準的立項起草和編制背景、目的及意義等方面作了詳細匯報,介紹了污染場地惡臭污染風險評估過程的科研基礎、新技術開發應用情況以及標準應用前景等內容。與會專家圍繞立項標準進行深入而充分的討論,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審查組專家聽取了完整匯報后,一致認同編制組單位從彌補現有標準缺失、促進行業科學發展角度提出標準編制的立意,專家組長羌寧教授高度肯定了清華大學針對惡臭污染風險評價方法、惡臭通量測定方法所做的前期研究成果。本著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審查組經質詢和討論形成意見與建議(部分意見摘錄如下):1.建議按照目前對于風險術語的常規定義及惡臭污染的特點,對標準名稱進行酌情修改;2.建議與已有標準體系相協調;3.進一步梳理明確標準的適用范圍。專家組一致同意該標準作為中華環保聯合會團體標準立項報批。
為期半天的立項評審會氣氛熱烈融洽,成效顯著,理清了標準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標準的應用前景:
1. 推動我國在污染場地惡臭污染風險評估領域的研究進程,填補我國關于特殊場地評估、風險評估質量控制、風險評估結果不確定性評價等方面的空白,為本領域在未來的持續創新提供有效的支撐。
2. 能夠聚焦場地惡臭污染問題,為不同場地提供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在調查評估成本、管理成本與昂貴的修復治理成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3. 保障污染場地的安全利用,防止二次污染,保護居民的身體健康,保障人居環境安全。